【银河通信赵良毕】行业周报丨我国AI算力增速高于预期关注两会政策预期

  

【银河通信赵良毕】行业周报丨我国AI算力增速高于预期关注两会政策预期(图1)

  本周上证指数跌幅为1.72%;深证成指跌幅为3.46%;创业板指数跌幅为4.87%;一级行业指数中,通信板块跌幅为9.64%。根据我们对于通信行业公司划分子板块数据,交换机代工子板块相关标的表现较好,板块涨幅为10.04%。通信板块个股中,上涨、维持和下跌的个股占比分别为10.69%、1.53%和87.78%。

  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持续呈现增长态势,中国智能算力发展水平增速高于预期。IDC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产生的总数据量达到163ZB,2025年将增至201.6ZB,2028年将翻番至393.9ZB,2023-2028年五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4.4%。中国智能算力发展水平增速高于预期,中国企业正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布局投入。IDC调研结果显示,目前42%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大模型的初步测试和重点概念验证,17%的企业已经将技术引入生产阶段,并应用于实际业务中,在未来18个月内,硬件升级将成为企业的首要投资目标。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助力中国石油高效完成DeepSeek V3/R1全栈国产化的训推适配和私有化部署,实现了从底层芯片到框架、模型的全栈自主可控,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化工领域的深度应用与国产AI技术生态的规模化落地注入了强大动力。主设备商方面,中兴通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213亿元,归母净利润84.2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1.8亿元。在电信业资本开支下降的大环境下,保持了较为稳健的经营成绩。具体到业务线来看,三大业务板块中,政企业务和消费者业务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政企业务营收185.66亿元/+36.68%;消费者业务营收324.06亿元/+16.12%。华为在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上宣布,尊界S800将首发华为星河通信系统,这是继华为发布Mate60Pro手机后,在卫星通信领域的第二次重大突破。华为星河通信是行业首个自主智能车载通信系统,实现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的能力融合,其通过智能选网、双网双待、弱网加速等技术,为智能汽车构建了更加稳定、高效且全面的通信网络,为卫星通信产业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政策方面,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25年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应密切关注两会期间的政策动向、经济数据和市场情绪。

  AIGC应用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国内外政策和技术摩擦的不确定性风险;5G规模化商用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周行情:一周(2025年2月24日-2025年3月2日)上证指数跌幅为1.72%;深证成指跌幅为3.46%;创业板指数跌幅为4.87%;一级行业指数中,通信板块跌幅为9.64%。根据我们对于通信行业公司划分子板块数据,交换机代工子板块相关标的表现较好,板块涨幅为10.04%。

  运营商重点事件中,中国移动助力中国石油高效完成DeepSeek V3/R1全栈国产化的训推适配和私有化部署。此次部署,基于DeepSeek的关键技术点,开展了系列基础模型算法创新,实现了从底层芯片到框架、模型的全栈自主可控,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化工领域的深度应用与国产AI技术生态的规模化落地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前,中国移动携手中国石油发布能源化工领域首个行业大模型——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助力中国石油打造“五个一”:建设一个央企领先的算力中心,一个集中统一AI中台,一套高质量行业数据集,一套国内领先的行业大模型、一系列创新应用。此次DeepSeek大模型的成功部署,为中国政企客户实现DeepSeek V3/R1全栈国产化的训推适配和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它也为中国石油昆仑大模型优化应用效果、缩短研发周期、构建健康生态提供了新引擎,推动“数智中国石油”建设步入快车道。

  主设备商方面,中兴通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213亿元,归母净利润84.2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1.8亿元。在电信业资本开支下降的大环境下,保持了较为稳健的经营成绩。具体到业务线来看,三大业务板块中,政企业务和消费者业务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政企业务营收185.66亿元,同比增长36.68%,其中国内政企业务同比增长60%;消费者业务营收324.06亿元,同比增长16.12%,其中手机产品营收同比增长超40%。此外,中兴通讯2024年研发费用240.3亿元,占营收比重约20%,依然保持了极高的水准。中兴通讯正在加速向“连接+算力”拓展转型,中兴通讯大力发展第二曲线业务,深度布局智算。华为在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上宣布,尊界S800将首发华为星河通信系统,这是继华为发布Mate60 Pro手机后,在卫星通信领域的第二次重大突破。华为星河通信是行业首个自主智能车载通信系统,实现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的能力融合,其通过智能选网、双网双待、弱网加速等技术,为智能汽车构建了更加稳定、高效且全面的通信网络。华为星河通信系统的出现,不仅为智能汽车的智驾功能提供了更可靠的信号支持,更深层的意义是为当前卫星通信以及后续的卫星互联网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应用场景——车联卫星,为卫星通信产业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卫星产业链的核心问题。

  政策方面,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25年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应密切关注两会期间的政策动向、经济数据和市场情绪

  我们认为通信行业各个子领域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工业互联网、5G应用、物联网、车联网均处于快速发展期,数字流量经济发展有望超预期。通信行业不断拓展前沿应用并与汽车、航天、制造业等行业深度结合,迎来了广阔新天地。

  通信板块三级子行业包括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通信线缆及配套、通信终端及配件、其他通信设备、通信工程及服务、通信应用增值服务六大板块,表现均有所下跌。进一步细分子板块方面,交换机代工子板块相关标的表现较好,板块涨幅为10.04%。

  一周(2025年2月24日-2025年3月2日)通信板块个股中,上涨、维持和下跌的个股占比分别为10.69%、1.53%和87.78%。。

  (一)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持续呈现增长态势,成为各行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产生的总数据量达到163ZB,2025年将增至201.6ZB,2028年将翻番至393.9ZB,2023-2028年五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4.4%;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将带来更多的混合内容生成和处理需求,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数据中,文本内容占比超35%,到2028年,图像和视频类数据占比将增加,超过75%的生成数据将均匀覆盖文本、图像和视频三种类型,此外,还有接近18%的生成数据为软件代码。伴随数据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和重要生产要素,企业需要提升数据质量和数量,从而优化企业决策和业务流程。IDC预测,2025年全球2000强企业会将超过40%的IT预算投入到人工智能项目中,旨在推动产品和流程创新,并促成两位数的营收增长。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从区域角度来看:美国政府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支持力度,凭借政府支持、资本活力、技术基础和创新生态,在人工智能市场继续引领全球发展。2024财年,美国“网络与信息技术研发计划”(NITRD)人工智能研发投资预算增长至31亿美元,占整体财年预算的近三分之一,相比上年提高了19.2%;2025年1月,美国政府公布“星际之门”国家级计划,该计划预计将投入5000亿美元用于美国国内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显示出其更倾向于支持人工智能发展而非严格监管的立场。对于企业而言,其对于人工智能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如微软、Meta、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陆续宣布了历史新高的投资计划用于建设和升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中国继续引领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市场发展,逐步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强国,建立了多个国家级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在研发更高算力服务器与芯片、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两项主线任务之外,全方位构建包含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和解决方案的产业生态,并加快绿色技术研发,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社会的智能化转型,2024年宣布设立规模超过65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用于支持芯片和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其中约420亿美金将用于下一代芯片的研发,并支持功率芯片的量产,2025年日本持续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新法的相关立法准备工作,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新加坡在人工智能方面具备较强的学术能力与政府扶持力度,2024年预算案中,新加坡政府表示未来五年将投资1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计算、人才和产业发展,2025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人工智能教育计划,所有中小学将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人工智能知识。

  欧洲诸多国家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法规,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使用。2024年8月,全球首部全面监管人工智能的法规《人工智能法案》开始生效,以更好规范人工智能应用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将对市场参与者的业务模式产生积极影响。2024年10月,英国成立了专门的监管创新办公室,加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欧盟委员会推出一揽子人工智能创新计划,其中包括计划在2025年初启动首批人工智能工厂的建设,这些工厂通过整合尖端计算能力、数据资源和人才,将为初创企业、中小型企业和科学家等开发可信、前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提供计算、存储和数据等服务。目前,欧盟已经收到来自芬兰、卢森堡、瑞典、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七个国家的人工智能工厂提案。在市场方面,欧洲企业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持续加大,发展潜力逐步释放。

  中国企业正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布局投入,中国智能算力发展水平增速高于预期。IDC调研结果显示,目前42%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大模型的初步测试和重点概念验证,17%的企业已经将技术引入生产阶段,并应用于实际业务中,在未来18个月内,硬件升级将成为企业的首要投资目标。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丰富应用场景的驱动下,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呈现增长态势。IDC最新预测结果显示,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并在2028年达到2,781.9EFLOPS,2023-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和通用算力规模的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46.2%和18.8%,较上期预期值33.9%和16.6%有显著提升。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服务化、场景化、绿色化等特征。

  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市场蓬勃发展,算力供给模式不断创新。bwin必赢官方网站企业对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算力技术架构和云服务模式难以满足新需求。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推动企业更多使用人工智能就绪数据中心托管设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集群,缩短部署时间,降低资本成本。这一变化挑战了传统算力服务的优势,促使算力服务商不断创新,通过合作机制重新分配资源与市场,形成由数据中心服务商、云服务商、硬件制造商以及其他创新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生态,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IaaS服务、算力租赁、算力共享、智算中心等算力供给模式满足多样化的智能算力需求。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算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达到50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79.5亿美元,2023-2028年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达57.3%。

  大模型的部署向边缘迁移,智慧边缘加速模型推理。人工智能将逐步向边缘侧或端侧倾斜,未来企业级大模型有可能将越做越小,成为可搭载于边缘侧的计算设备,从而促进大模型在各种边缘场景下发挥更大的价值。边缘计算通过本地化数据处理、减少网络延迟、保障数据隐私、优化资源分配和增强系统弹性等多方面的优势,显著提高了大模型的算力效率和实用性。首先,本地化数据处理使得大模型能够直接在数据源头进行实时分析,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迟和成本;其次,通过减少网络延迟,边缘计算确保了智能应用的即时响应和高效运行;同时,数据隐私的保障也为企业级应用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此外,资源分配的智能化优化和系统弹性的增强,使得边缘计算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资源分配,最大化利用资源,确保大模型在各种场景下都能发挥出最佳性能。

  人工智能算力发展将坚持绿色可持续原则,液冷技术成为关注重点。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带来了更高的能耗需求,IDC预测,2025年人工智能数据中心IT能耗将达到77.7太瓦时(TWh),是2023年能耗量的两倍,2027年将增长至146.2太瓦时,2022-2027年五年年复合增长率为44.8%,五年间实现六倍增长。《欧洲绿色协议》、《美国新能源法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等可持续发展政策法规的施行,对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提出了更严格的能耗要求。大模型的训练和优化作为能源密集型任务,需要高密度机架的支持,而这些机架的能耗已超出传统风冷的能力范围,促使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转向使用液冷技术。IDC预测,到2028年,60%的数据中心将采用微电网、定制硅芯片、液体冷却和加固结构等创新解决方案,以应对电力短缺和日益增长的可持续性要求。其中,液冷技术作为关键突破,可以显著提升计算密度,降低数据中心的总能耗,通过全栈液冷方案,推动算力设施在计算节点层面、机柜层面以及数据中心层面的绿色化和低碳化转型。IDC预测,2028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将达到105亿美元,2023-2028年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8.3%。

  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速智能对于业务发展的价值转化。IDC调研结果显示,知识管理、对话式应用、内容生成和营销是企业当下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人工智能行业渗透度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互联网、金融、运营商、制造和政府。其中,互联网企业在大模型的研发、应用及推广过程中持续发挥引领作用;金融行业进一步加深人工智能与风控、投资决策和个性化财富管理等场合的融合,排名从第四名攀升至第二名;制造业持续加速智能化转型,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线、产品设计、运营和安监等场景的应用,排名从第五名提升至第四名。从行业支出角度来看,过去一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IT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运营商和IT服务这三大行业里,但从未来预测数据来看,这三大行业的占比将逐渐减少,进而转向政府、金融、制造、教育和医疗等行业,这意味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将逐渐从大模型训练向推理迈进。

  近日,中兴通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213亿元,归母净利润84.2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1.8亿元。在电信业资本开支下降的大环境下,保持了较为稳健的经营成绩。具体到业务线来看,三大业务板块中,政企业务和消费者业务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政企业务营收185.66亿元,同比增长36.68%,其中国内政企业务同比增长60%;消费者业务营收324.06亿元,同比增长16.12%,其中手机产品营收同比增长超40%。此外,中兴通讯2024年研发费用240.3亿元,占营收比重约20%,依然保持了极高的水准。中兴通讯正在加速向“连接+算力”拓展转型,中兴通讯大力发展第二曲线业务,深度布局智算。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面向AI大模型带来的新机遇,中兴通讯强化智算相关基础产品研发,推出全栈全场景智算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的数智化转型需求;并持续推进开放解耦、以网强算、训推并举,提升智算产品竞争力,打造开放的智算生态。具体到产品层面,中兴通讯推出了服务器及存储、交换机、数据中心、训推平台四大领域的全系产品。以服务器和存储为例,推出了高性能训练服务器、高性价比推理服务器、开箱即用智算一体机、全系列通算服务器、高性能文件存储,满足从中心到边缘的多样化智算建设需求,已在电信、互联网等行业应用。同时,中兴通讯正携手产业伙伴推进GPU高速互联开放标准,打造新互联超节点智算服务器。

  近日,华为在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上宣布,尊界S800将首发华为星河通信系统,这是继华为发布Mate60Pro手机后,在卫星通信领域的第二次重大突破。华为星河通信是行业首个自主智能车载通信系统,实现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的能力融合,其通过智能选网、双网双待、弱网加速等技术,为智能汽车构建了更加稳定、高效且全面的通信网络。星河通信拥有主动智能的选网能力,bwin必赢官方网站能够依据实时网络状况,自动从移动、联通、电信等网络中选择最优网络进行连接。当处于信号微弱区域时,系统会提前预加载地图,保障导航不中断。其网络切换时延小于1.2秒,信号覆盖区域相比传统方式提升14%以上,确保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星河通信还具有创新的分布式车载卫星通信技术,鉴于车辆体积大、电量足的优势,配备了超广角卫星通信设备,其波束宽度达到160°,相较其他车载卫星通信技术,连星速度提升50%,通线%。在没有地面通信网络的情况下,车辆可通过卫星网络继续使用电话、短信等基础功能。其卫星通信能力还可以共享至手机、平板等设备。用户即使离开车辆30米范围内,仍能通过车载卫星完成通话。在紧急情况下,车辆可以自动拨打卫星电话发起救援,为用户的出行安全提供保障。华为星河通信系统的出现,不仅为智能汽车的智驾功能提供了更可靠的信号支持,更深层的意义是,为当前卫星通信以及后续的卫星互联网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应用场景——车联卫星。过去,卫星产业链一直较为孱弱,由于用户数量相对较少,且缺乏大规模应用场景,导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华为的手机直连卫星和车联卫星服务,为卫星通信产业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卫星产业链的核心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采用类似的技术,预计未来几年车联卫星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带动卫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推动整个产业生态的融合创新,创造出更多新技术、新场景和新价值。

  优选子行业景气度边际改善优质标的。数字中国等政策不断加码、AI新应用持续推新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新基建有望夯实助力算力网络升级,通信+新基建板块有望预期上修。ICT基石光网络产业链的复苏,催化光模块、温控节能等需求进一步增长。5G应用工业互联网亦是未来政策及需求关注重点,高景气度结合低估值是选股重点方向。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5年3月4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银河通信】行业周报_我国AI算力增速高于预期,关注两会政策预期》

  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到12个月行业指数(或公司股价)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为基准。